江苏养老服务观察①丨构建完善制度框架,基本保障更加有力文章摘

为您推荐文章知识点:江苏省“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江苏省十四五养老服务规划

养老院失能失智老人护理

原标题:江苏养老服务观察①丨构建完善制度框架,基本保障更加有力

文章摘要:江苏将继续增加护理型养老床位供给,满足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该县出台《关于开展分散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和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工作的通知》,委托第三方社会组织,通过对特困老人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养老服务需求意愿等进行评估,科学确定老人的服务需求类型和护理照料等级,提高分散特困人员供养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江苏养老服务观察①丨构建完善制度框架,基本保障更加有力

“最江苏”导读

江苏是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人口的老龄化与少子化趋势并存,对提升全社会基础养老服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江苏着力破解养老服务发展面临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积极建设更加优质更加充分更加均衡的养老服务体系,显著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本期“最江苏”推出“江苏养老服务观察”系列文章。

“十四五”时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建设面向全体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是满足广大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的制度化安排,是促进老年人全面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江苏将建立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优先将经济困难的特殊老年人群体纳入基本养老服务对象范围。满足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推动完善老年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相衔接的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优化特困供养机构服务功能,积极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

改善基础条件

确保基本养老服务优质高效

江苏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基本养老服务实施机制,改善规划设施、服务人员、资金投入、标准规范等养老服务发展基础条件,确保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优质高效运转。综合考虑老年人经济状况、生理心理、家庭照顾能力等因素,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高龄、空巢独居、失能(失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重点老年人群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并逐步扩展至全体老年人。

近日,南京市“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首场),由该市民政局介绍《南京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编制情况,并对具体内容进行解读。 

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南京市让每一个老年人都能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逐步延长高龄老年人享受免费照料服务时长,提高重点养老服务对象的政府购买服务标准,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100%集中供养。 

南京市将建设覆盖到老年人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网络。每个区依托现有资源,建成1个区级养老服务设施;每个街道依托4A级以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1个街道级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至少建设1个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护理中心、1个老年中心厨房;每个社区至少建有1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1个社区银发助餐点,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吃饭、娱乐等基本生活需求。 

为老年人提供更有品质的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占比达到85%,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70%,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医联体范围。实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十百千万”计划,全市养老护理员队伍新增3000人以上,吸引更多有活力、有技能、有爱心的人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在农村地区,敬老院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占比达到95%,让农村老年人也能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养老服务。

“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如今正成为无锡市滨湖区养老服务工作的生动实践。小区健身步道、社区“医养融合”服务站、残疾人汽车生活馆等先后落成,居民群众生活持续改善,在美丽湖畔频频收获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加强养老基础建设,筑牢老有所养根基。在硬件设施上,推动服务条件满足“社区养老”。经过三年提档升级改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配套用房达标率、建成使用率、标准化率均达到100%。6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完成了智能化建成使用,智能化率达60%。

在运营模式上,深化社区居家养老“公建民营”。积极对接连锁化、品牌化的优质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委托管理、购买服务方式,推进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公建民营”,现10个中心社会化运营率100%。

培育专业养老力量,营造老有所乐氛围。借助社会组织力量,丰富老年服务的内容。为了更精准地匹配不同老年群体的需求,街道积极借助专业力量,从2012年引进全滨湖第一位专业社工,到2013年成立“益巢”社会组织服务园,到2017年,启动街道“益路同行”社区微公益创投……内育外引,不断增强为老服务专业力量。

借助项目平台力量,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街道通过社工、社会组织,将为老服务项目化,分门别类、按需定制,开展包括特困老人全纳帮扶、失能老人居家照护、脑中风老年家庭支持、流动老人社会融入等各级公益创投项目,涵盖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网络支持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滨湖区不断探索实践,通过政府购买、慈善扶持、社会运作等方式,构建高质量现代化养老服务体系,全区78个社区(村)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全覆盖,省AAA级标准建设达标率近100%。

突出政府职责

提升养老服务兜底保障水平

突出政府在“兜底线、保基本”中的重要职责,江苏不断提升养老服务兜底保障水平。健全城乡特困老人供养服务制度。开展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摸底排查,指导各地合理制定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计划,优先满足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确保有意愿入住机构的特困人员全部实现集中供养。加强对经济困难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政策支持,通过直接供养、政府购买服务、老年人福利补贴等方式予以支持。探索建立低收入家庭特殊人员入住养老机构补贴制度。

近年来,灌云县把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统筹部署,聚焦养老服务的痛点难点,补齐养老服务短板,提升养老服务精准度。

该县出台《关于开展分散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和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工作的通知》,委托第三方社会组织,通过对特困老人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养老服务需求意愿等进行评估,科学确定老人的服务需求类型和护理照料等级,提高分散特困人员供养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创新养老服务方式,以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依托,运用互联网信息手段,为老人提供上门养老服务。为做好困难老人兜底保障工作,采用发放服务券的形式,委托养老社会组织为困难老人提供养老服务。为有效改善困难老年人居住环境,启动困难老年人适老化改造,今年将投入100多万元资金,为不少于300户困难老年人进行适老化改造。

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东王集和侍庄两个日间照料中心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实现养老服务专业化运营,成为该县居家养老服务新高地。四队、圩丰等2家敬老院通过“公办民营”,引入专业医疗服务机构,开设专业护理院,逐步满足老人对医养融合服务的需求。

在位于南通市崇川区紫琅路59号的常青乐龄老年护理院,84岁的李昌旺正拉着老伴儿吴继贞的手,给她擦汗、倒水。自从2014年老伴入住护理院以来,每天清晨五点半,李昌旺都准时从位于虹桥新村的家中出发,乘坐公交车来到老伴病榻之前。因为年事已高,难以承受奔波劳累,2017年年底,李昌旺也搬进了护理院,“团圆”让这个新年尤为特别。  

201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打碎了李昌旺、吴继贞老两口“最美夕阳红”的平静。因为吴继贞需要长期护理,住不起医院,便住进了常青乐龄,可老两口每月退休金加在一起也不过4000多元,实在难以负担每月将近6000元的护理费用。但从2016年开始,吴继贞每月可以领到1900元的政府补贴。“不要子女负担,这样我好得多了,感谢政府的照顾。”李昌旺被阴霾笼罩许久的生活总算迎来了一线曙光。  

李昌旺感谢的这个政策是崇川区民政局率先在全省针对“失能”老人制定实施的,它通过“照顾险+失能护理补贴+医保”的模式,由政府掏钱兜底部分困难群体的养老。“只要60周岁以上入住养老机构当月就可以开始享受200块钱补贴。” 崇川区民政局老龄工作科相关负责人说。富民,对崇川区600多位失能老人的家庭来说,就是得到一份让人安心的保障。 

减少百姓在基本公共服务上的开支,提供有质量的民生保障,是南通市各地努力用“普惠”“共享”勾画出的另一幅富民图景,也让老百姓真真切切获得了幸福感。

试点先行破题

建设多层次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江苏将继续增加护理型养老床位供给,满足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进一步健全老年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相衔接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提高老年人长期护理支付能力。稳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完善保费筹集、评价评估、支付标准、监督管理等政策制度。鼓励商业保险机构研发和提供长期照护商业保险产品,提供个性化长期照护服务。

当下,我国多数家庭处于“421”的结构下,暨两名成年人需照顾四位老人和一名孩子。如果有一人失能,将给整个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生活压力。“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如何满足失能人员的护理需求,是当前的一大难点。为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长期失能人员,尤其是重度失能人员的长期护理服务问题,自2019年1月起,常州市在武进区先行先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适时向全市推广。

试点开展以来,武进积极推进长期护理保险的实践与探索,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制度全覆盖确保公平公正。武进长期护理保险实现三个全覆盖,即参保人群全覆盖、保障年龄全覆盖、保障待遇全覆盖。

护理服务多样化确保满足需求。提供居家护理、养老机构护理、医疗机构护理等多样选择来满足失能人员不同需求。

社商合作确保运行效能。共梳理完成108项经办标准动作,制式化管理表样16张,构建“一体一库两翼+移动终端APP”,实现医疗、养老、护理、支付、康复一体化和大数据分析、监管一体化。

对标长三角确保标准可持续。参考现行的上海市、浙江省等地区照护统一需求评定标准,结合武进区域参保人群全覆盖的特点,制定出台《武进区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定标准(试行)》,为失能评定工作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

长期护理保险是为因年老、疾病或伤残丧失日常生活能力而需要长期照料照护的参保人员提供护理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全国15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之一,苏州自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受到机构长护险申请,2018年8月开始扩大至受理居家长护险申请,开展几年来,有效地减轻了失能失智人员的家庭负担,提供了良好的护理服务。  

2019年,苏州大市范围长期护理保险享受待遇人数共计28535人(居家18894人次,机构9641人次),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累计支付待遇16804.26万元。待遇享受人员平均年龄81岁,60岁以上老人占比95%。每个月支付水平在600元至900元之间,保障了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权益,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目前苏州市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服务机构增加至146家(住院护理机构87家,居家护理机构59家)。长期护理保险实施后,新投资苏州的护理服务机构迅速带动我市居家护理服务机构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建立了政商协作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商业保险机构专业、灵活、贴近市场的优势,委托经办事务性工作,有效提高了经办管理服务效率。 

苏州市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与医药服务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未来将积极推进长护险居家医疗护理的项目制定和服务标准,还会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对政策进行调整,健全长护险制度,使得更多的失能人员享受到长护险的待遇,为失能失智人群提供更为优质的长期护理保险服务。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扬子晚报、人民网、国际在线、中国江苏网、新闻夜班车

小编:胡英婷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养老系统经理(主导多个民政及养老机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