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2个智慧养老项目(智能养老项目)

文章摘要:智慧养老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老人提供“类机构”式、“类社区”式、“类居家”式养老服务;上海市养老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未来五年,上海将通过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形成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新局面;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清单包含提供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推动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养老服务平台应用、支持开展智慧养老示范应用试点等六方面…

今天给各位分享智能养老项目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上海12个智慧养老项目进行解释,如果能解决您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噢!

本文目录:

智能养老项目

智能养老项目

智能养老项目持续上榜,2016年服务量居全省首位

2018年6月28日,《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审议通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被纳入立法计划。由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近日已经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通过。

根据《条例》,养老服务是指在家庭成员承担赡养、扶养义务的基础上,由政府和社会为老年人提供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精神慰藉、文体娱乐、紧急救援、临终关怀等服务。

《条例》规定,本市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制度,鼓励家政服务企业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库。

居家养老服务有补贴,能提供哪些服务?

《条例》对居家养老服务采取“市场化”“政府补贴”方式,将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列入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购买服务目录,由各区根据老年人口数量和分布等因素确定服务项目,“量力而行”,因地制宜。鼓励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无偿或低偿为困难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重点保障失能、失智、高龄等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规定,以财政补贴和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对失能失智、失独、孤寡、独居、高龄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并在服务中心提供场地、设施、人力等支持。

服务组织的公益性和营利性为养老服务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如中国信托法规定,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个人等组织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提供社会服务,并对其提供的服务应当记入老年人能力评估结果。对于未备案的组织或者未依照设施建设标准建设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组织或者个人,因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地方标准的按照规定予以处罚。

《条例》还特别提醒,各地应当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组织作用,大力发展志愿服务组织,鼓励志愿者在常住地开展为老志愿服务活动。

上海12个智慧养老项目

上海12个智慧养老项目

上海12个智慧养老项目荣获2021智慧养老应用场景奖

来源:健康时报

上海市养老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未来五年,上海将通过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形成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新局面。日前,市民政局联合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局五部门印发《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清单》,为上海构建“大城养老”新模式作出示范。

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清单包含提供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推动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养老服务平台应用、支持开展智慧养老示范应用试点等六方面。

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清单包括养老服务需求监测、养老机构安全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养老照护服务等。

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清单包括养老助餐、老年人助浴、居家安全管理、老年人出行、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

“十四五”期间,上海将“立足本市现有资源,形成养老服务大数据”。

一方面,智慧养老应用场景。

一是支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智能化改造,通过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老年人生命体征,以满足居家老年人居家社区养老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二是提供护理服务和医疗护理服务,在具备条件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等为失能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居家医疗护理服务;

三是建立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推动护理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合作,开展护理服务试点,提升长期照护服务能力。

一方面,智慧养老应用场景。

通过部署智能感知设备、智能感知设备,实现健康监测数据与养老服务平台对接,为老人提供智能化、个性化养老服务。

另一方面,通过可穿戴设备远程监测老年人生命体征,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养老服务。

04坚持因地制宜、逐步推进

一是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试点。

今年以来,河南省积极开展了“物业+养老”、农村居家养老、互助式养老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打造了“居家养老服务圈”,通过上门、日间照料、短期托养等多种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急、助行、助乐、助购等居家养老服务。

智慧养老项目概况

智慧养老项目概况

智慧养老项目概况

智慧养老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老人提供“类机构”式、“类社区”式、“类居家”式养老服务。近年来,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成都等地都在探索智慧养老服务。智慧养老项目需求分析国家老龄办关于《“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中,指出“十四五”期间,要大力发展“互联网+养老”,推动智慧养老产业发展。

“互联网+养老”就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实现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健康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推动健康养老服务智慧化升级,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质量效率水平。

一系列政策的落地,让智慧养老产业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突出,为我国养老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在为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奠定基础的同时,智慧养老产业也在为老龄化的社区服务提供解决方案,但相应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01

智慧养老市场供需不平衡

目前,我国养老市场主要依靠政府支持、民间资本投入、公办养老院等形式。但由于政府资源、养老行业市场主体具有垄断性、不利于促进社会资本形成合理的投资运营模式,造成我国智慧养老市场空间有限,政府投入不足,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而养老机构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成本都是主要由政府投入、企业投入和社会捐赠构成,供给资源有限,服务水平较低。

02

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低,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收入水平低、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非常突出。面对养老服务需求巨大的服务需求,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激励政策,但服务质量方面的监管缺乏,服务内容欠缺多元化和规范化,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03

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但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国人的需求。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家庭结构小型化、核心化,社区功能单一化,社区服务功能不完善,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积极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上海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上海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上海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新华社上海10月9日电(记者黄筱、邬霁霞)上海市政府近期正式启动了“关爱地图”服务,通过用户授权,对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手机、在线旅游、健康管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做出基本规定,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

据介绍,上海是中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1979年)和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截至2019年底,上海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533.49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6.1%。预计到2035年,上海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20%,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面对人口老龄化形势,上海制定了《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这些地方法规的出台,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

“‘十四五’期间,上海还将继续把养老服务作为民生实事项目,积极探索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支持老年人投保定向培养护理人员、有条件的医院为老年人开通就医绿色通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设立的医疗机构执业。”徐汇区民政局副局长蒋玲玲表示。

高质量发展要素组合保障

为满足特殊困难群体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徐汇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负责人介绍,徐汇区将从制度设计、服务供给、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着手,着力保障特殊困难群体养老服务需求。

健全完善长护险制度体系,推动长护险试点扩面提质,提高护理人员待遇水平,完善覆盖全区的长护险制度。建设具备条件的街道(镇)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和长者照护之家等场所,推进长者照护险全覆盖。

以专业机构为支撑,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徐汇区现有4家养老机构,长护险服务对象675人,目前全区长护险服务对象达2414人,已覆盖1.5万名长护险“失能、半失能”人员,平均每人每月护理员为216人,为半失能老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超过4万人次。其中,护理站22人,养老服务机构44人,为第三方运营机构。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养老系统经理(主导多个民政及养老机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