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智慧养老—智慧养老是高科技的简单叠加吗?

原文标题:再谈智慧养老智慧养老是高科技的简单叠加吗?

文章内容核心观点提取:智慧养老包含哪些模式?、智慧养老这种新的养老模式有哪些创新作用

文章作者:嘉朗科技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层出不穷,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概念方兴未艾。同样地,“智慧养老”也火了,并成为各地促进养老服务业升级的战略举措,以及给老年人提供优质养老服务的重要手段。

那么,“智慧养老”究竟是什么?

打上物联网、AR、可穿戴等标签的养老产品就是智慧养老吗?

高科技就能让养老生活无忧吗?

在推进智慧养老的过程中,除了技术路线,我们还应关注些什么?

智慧养老不是高科技的叠加

能够解决中国养老困境的,用智能技术是一个切入点。但如今,智能技术在解决养老问题中存在一些误区。

第一个误区,为了智能而智能,为了高科技而高科技。

有公司设计了一款智能手表,给老人戴上,测血压、血糖、睡眠质量等,居委会给几百个老人试试、戴戴,可许多老人戴了一两星期就不戴了。为了鼓励老人继续戴,公司、居委会还要想方设法,用积分等方式激励老人。

所以说,智能产品要围绕老年人需求解决问题。离开了老人真正的需求,任何场景设计都是失败的。做产品时,经常有这种困惑:调研时大家都要的,可要掏钱了都不会买。这里的“需求”,是真正的消费需求,是我愿意掏钱买,这样的高科技才能落地。

第二个误区,技术发展,越新越好,越领先越好。

技术的发展放在养老服务中,应该“零差错”。“新”就意味着不稳定、不可靠,会出现问题。养老事关社会责任、公益等问题,不容出错,所以要掌握好技术的“度”,追求稳定和可靠。

第三个误区,只要技术创新了,合不合规不是问题。

我们在做智能养老产品时,对于可穿戴设备等我不敢轻易接,要是数据不准怎么办?风险管控也是个问题。做养老服务,创新还是需要合规,因为养老服务有特有属性,做事要靠谱。

智慧养老,“社区规划”少不了

街道所进行的智慧养老,更多地是运用信息、技术、产品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以及和社区、家庭等进行资源对接、配置,为老人服务。

我们运用信息化技术,对社区和养老服务作了一些小探索。比如数据平台“民情日志”,为养老服务决策做参考;再比如,创建了“社区大脑”监测平台。

街道区域有2.12平方公里,我们安装了上万个感知部件,设置了21个应用场景,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安全监测服务。在一些自愿安装的家庭安装了门磁、煤气感应器、红外感应器,烟雾感应等“五件套”。监测系统会自动报警,通知居委会入户上门等,目前这项服务免费提供给独居的80岁以上高龄老人。

还有个小探索,是运用智慧服务平台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

街道和护理站合作提供家政服务等居家养老服务。以前都是手工派单,无法及时监管助老员的服务质量。有了信息化平台,现在都是电子派单,助老员到老人家里要签到,结束时也要签到。我们统一给老人发了一张智能卡,可以评价助老员的服务质量。这样,有了过程的监管,可以促进为老服务的质量。

从政府角度来说,我们在养老领域上的认知应该更宽广、更有系统性。除了和高科技“挂钩”,我们也应该考虑,社区的人文环境、空间打造等,是否适合老年人生活,是否能实现处处养老。政府在这些方面可以立足社区,加强养老服务的整体规划。

另外,政府要加强养老服务信息系统的整合。现在,每个老人都有很多张卡,助餐点提供一张卡,居家养老服务又是一张卡。街道的多个养老中心,如果运营方不同,卡也不能通用。老人去党建服务中心参加活动,又有一张卡。能否让一张卡走遍社区?打通所有的服务资源,这样,我们统计服务时,不仅仅掌握的是人次,而是绝对人数。

智慧养老实现养老终极目标“无老可养”

养老,“养”是动词,缺少主语,即谁来养,是老人自己“养”,子女“养”,政府“养”还是社区“养”?

根据不同的供应主体,所需要考虑的技术层面的问题也有所区别。“

老”,需要考虑老人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老人是愿意被服务,还是认为自己是一个“正常人”而拒绝被服务?当然,很少有老人愿意被服务。如何从老人的角度出发,触摸到老人的真实需求?

真正的养老服务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第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否得到改善。而改善的标准应该满足于老年人对于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的期待。我建议,以后的评估体系可以反过来做,评估老年人的哪些能力还比较好,还可以加紧训练、弥补和补充。

第二、最好的护理员是老人的配偶。如果能有什么技术,可以让配偶变得更加专业,这样更有利于居家养老。对此,职能部门可以进行一定的政策导向。

第三、就是养老护理员的收入问题。护理员的收入普遍较低,但是老人又有收费不能太高的需求,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解决的方法也只有提高效率。传统的薪酬结算模式,往往是“按时计薪”。但“按时计薪”并不利于提升效率,混时间的情况常常发生。而“按件计薪”的方式依托智能物联网技术,每日的照护计划基于评估参数由系统自动生成,随后推送电子工单,由护理员手机“抢单”,合理安排空余时间提供更多服务,薪酬计件支付。如此一来,照护人员可以在老人睡觉的时候洗衣服,有余力的人员还可以多进行一次居家上门服务。总之,只要充分利用边角时间,就能为自己多赚一份收益。

养老或者智慧养老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无老可养”,老人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或者给外界感觉像一个正常人。毕竟,如果人都不是“人”了,谈技术还有什么意义?

总而言之,在智慧养老体系构建中,如何既能让老人更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又能提高效率,让护理员比较轻松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且收入有所增加,这是智慧养老的应有之义。

以需求为导向,进行服务流程再造

智慧养老的概念是指让优质的养老服务触手可得。

所谓优质的养老服务需要符合几个特征,如个性化、贴心如子女一样、可靠,解决老年人的核心需求,且低价、容易获得等。

当前,养老问题确实存在不少痛点和难点,而智能化、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是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手段。目前来看,智慧养老仍处于刚刚萌芽阶段,下一步还是应该坚持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

而职能部门也应该通过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来重设为老服务的流程。在流程的再造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还需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最终使整个服务体系、管理体系以老年人的需求为中心,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

比如,针对养老,职能部门制定了一系列补助计划,如养老补贴以及长护险。不过,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一些补助性资金的下达依然存在一定障碍,包括申报的程序和流程都比较复杂。而如何通过技术等手段再造职能部门为老服务的管理流程,这也是养老服务的智慧与价值所在。

养老信息科普很重要

智慧养老的范畴可以延伸,朝着养老、护理、健康等信息科普的方向延伸,并推广普及。

我曾经看到一系列养老的科普文章,其中有个“喵大夫讲养老”,全是漫画。一上来不是讲医学知识,而是以故事的问题的形式展开。比如谈到老人的面瘫问题,漫画中以小羊为例,以它的故事展示,用漫画的形式普及养老知识,非常可读。

因为,我们谈养老,不仅是面对知识分子,还有菜市场买菜的老妈妈等,要让老百姓了解这些明朗的确定的养老知识。

另外,我们现在所有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结合网络、脑科学神经知识等,助力养老服务。举个通俗的例子,比如年纪大的老年人摔跤后,生命质量大大下降。怎么让老百姓防止那一跤,这时候,智慧养老、大数据、云计算等管用了,结合医疗数据等进行分析统计,让老年人的摔跤不再悄悄、无迹象地来到他身边。

来源:河北嘉朗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http://www.jlangiot.com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养老系统经理(主导多个民政及养老机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