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改造拆除费用、政府对老房子统一改造怎么补偿

文章原标题:老房改造拆除费用、政府对老房子统一改造怎么补偿

上海住家护理老人

原标题:旧改补偿款全给子女,老人住进养老院……他们,守护好老人最后一个家

文章摘要:豫园街道长者照护之家里有位80多岁的“顽皮”老太:会偷偷把喂进去的药吐出来,高兴时站在椅子上手舞足蹈,将护理员为其他老人叠好的衣服从衣柜中丢出来;;勤珍是敬老院里最受老人欢迎的护理员,很多老人说她像自己的女儿,洗澡、喂饭都吵着要她做;

旧改补偿款全给子女,老人住进养老院……他们,守护好老人“最后一个家”

在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敬老院,92岁的赵阿婆一早就盼着护理员勤珍来上班。今天是赵阿婆洗澡的日子,她“指定”要勤珍给她洗。勤珍是敬老院里最受老人欢迎的护理员,很多老人说她像自己的女儿,洗澡、喂饭都吵着要她做。

有人说,敬老院是入住老人“最后一个家”,护理员就是陪伴老人走过最后一段路的“家人”。

在上海,有一家社会组织培养与集聚了很多如勤珍这样有爱心的人,守护老人“最后一个家”。上海心晴社区服务发展中心运营管理了一家家嵌入社区的养老机构,成立12年来零事故、无投诉,受到了很多老人与家属的好评。

上海护理员阿姨的故事

为失能老人洗澡是件很难的事,但勤珍有办法。“将老人从护理床上抱到专用轮椅上时,要注意护住老人的颈椎和腰;老人坐上轮椅后,要迅速扣上安全带,防止老人下滑,这是最易疏忽的地方;给老人洗澡时长最多15分钟,洗得太久,怕老人着凉与发生缺氧的情况;手脚要麻利,也要足够轻……”这天上午,勤珍帮赵阿婆舒舒服服地洗了个澡。

喝了口水,勤珍与另一位护理员忙着打扫卫生。“心晴”对敬老院的环境有个“苛刻”的要求:老人的房间里不能有气味。敬老院院长胡慧珍每天会检查卫生环境,甚至会凑上到老人裤子旁,闻闻老人的裤子有没有尿味。

勤珍是最受老人欢迎的护理员

为避免气味产生,护理员们要经常检查老人的情况,一旦发现老人尿了,及时为他们更换裤子;增加房间打扫的频次;对老人每天都在使用的尿壶等器具及时消毒……

干净的卫生环境能减少老人生病的概率。勤珍很自豪地告诉记者:她在这里8年多,已服务过100多位老人,没有一个患过褥疮。

60岁出头的勤珍戴着副近视镜、瘦瘦的,是上海人。在上海的养老机构,上海籍护理员非常少。因为护理老人工作又脏又累,很多上海人不愿意干。但在“心晴”运营的三家隶属黄浦区的养老机构中,上海籍护理员占了一半以上,且都干到了四五年以上。

勤珍在为一位失能老人换尿不湿

勤珍帮一位阿婆穿鞋

“有些家属不愿意找有点年纪的护理员,但她们是有优势的。”“心晴”创办人、全国“孺子牛奖”获得者曹丽娟告诉记者,“心晴”倾向于招聘50来岁、有点阅历的护理员。她们面对养老院的生死悲欢,更能理解与感同身受。对上海老人来说,有个上海护理员在老人身边,语言沟通上没有障碍,情感上也容易产生共通。

勤珍家里经济条件不错,老公、女儿心疼她,早就让她把护理员的工作辞掉;但她打心眼里是自己想干这行。她7岁没有了父亲,40来岁时母亲也去世了。每次看到敬老院里说着上海话的老人,她就想到自己的父母。有老人刚被送进来,不习惯这里的生活,闹着要走,勤珍耐心开导她;养老院里有她服务过的老人被在医院过世了,她每次都哭得眼睛红肿。

“90后”小伙的服务经

失能的老人不好照护,腿脚灵活的老人也不好照护。

豫园街道长者照护之家里有位80多岁的“顽皮”老太:会偷偷把喂进去的药吐出来,高兴时站在椅子上手舞足蹈,将护理员为其他老人叠好的衣服从衣柜中丢出来……对这样“顽皮”老太,护理员会重点看护,不要让她出现什么危险情况。

一些半失智、健忘的老人则会出现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状况。“老人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和小孩子一样。我们耐心对待,就会哄好他们。”豫园街道长者照护之家院长助理薛海兵是个“90后”小伙,长得白白净净,说话慢条斯理。他从浙江树人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后,进了豫园街道长者照护之家至今四年多。

笑呵呵的海兵对老人非常有耐心

刚开始接触老人时,海兵说,自己特别较真。老人提出的任何事,自己都像断案一样,要查个清楚。有位老人很健忘。护理员给他喂过药了,但他说“没吃”,跑去找海兵告状。海兵帮老人查看摄像头后发现,护理员确实给老人喂过药了。海兵向老人解释,但老人说,自己不管什么摄像头,还是照样天天找海兵。最初,海兵会认真地向老人解释,但后来发现,自己说些有意思的话,逗逗老人,分散一下老人的注意力,老人一会就忘记了。

最近,豫园街道长者照护之家住进了一位90多岁的老爷爷。他患有痛风,不能吃豆制品;但豆制品是好东西,老年餐里经常有。老爷爷提“要退钱”。海兵“灵机一动”。跟老爷爷商量:老年餐里有豆制品时,给他多盛一些其它菜,豆制品照样给他,他可以将豆制品送给其他老人吃。老爷爷一听,高兴了。

还有一些脑子“太灵活”的老人,也需要工作人员多“操心”。一位各方面都尚好的老人与一位半失智的老人住在一间房间,前者故意对后者说些难听的话;有位老人看到别的老人家属送来饼干、水果,自己没有,就偷偷拿了人家的饼干、水果……

对“欺负”人的事,工作人员肯定要管,委婉地批评各方面都尚好的老人。对偷拿饼干水果的老人,工作人员并不拆穿,而是给老人们统一增加了下午茶点,更卫生,也不让老人不再有攀比心。

这两年,受疫情影响,长者照护之家经常“封院”。家属无法进来探视,老人情绪会很差,情绪还会“传染”,“一个带一群”。看到老人心烦,工作人员都跟着着急。让老人与家属远程视频,搞过两次;但老人觉得透过屏幕有阻隔。于是,工作人很远就把院门口封好,让老人隔着房间的玻璃门与院门口的玻璃门,与家人相望,舒缓老人的情绪。

做好“小社会”的“大家长”

养老机构是个“小社会”,“心晴”创始人曹丽娟就是“大家长”。

60多岁的曹丽娟是一位打扮得体的上海阿姨,说话爽快。她退休前是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的民政干部,深耕为老服务工作多年。

一家养老机构好不好,关键在内部管理。“管得严”,是很多护理员的感受。招聘时,曹丽娟就告诉护理员:和老人没有道理讲,他们错的也是对的,你们就是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做不到就不要来。但在工作中,你有委屈,可以来跟我讲。“机构大大小小的事情,她都会管。管理团队成员、护理员家里遇到事情,她都帮忙‘出头’。”豫园街道长者照护之家院长叶文军说。

养老机构的很多问题不仅发生在院内,也发生在院外…

养老机构都有“邻避效应”,开在弄堂里更是如此。南东社区长者照护之家开在宁波路上,周边都是老里弄,是名副其实的“弄堂内的养老院”。刚开时,周边居民常来闹:救护车来了,居民觉得吵,投诉电话被打爆了;老人的衣物晾晒到阳台上,居民说“晦气”,有居民还干脆把内衣裤晾到了长者照护之家的门口。

“长者照护之家的存在,本就是为居民服务,不仅要让老人和家属满意,也要让周围邻居满意。”曹丽娟拎着礼物,一户户拜访邻居,说尽好话。

照顾老人,也要与家属打交道。三家养老机构收到过几百面家属送来的锦旗,12年来无投诉、零事故;但也遇到过开着宝马车送老人进来,缴付了一个月护理费,就不肯再付的家属。工作人员去找家属。家属说,自己有官司在身,等打好官司、拿到钱,再支付老人的护理费。“我们对这样的家属很无奈;但老人只要进了我们这个门,我们就要管好。”

照护与抚慰

今年元宵节,像往年一样,三家养老机构为老人布置了房间,准备了团圆饭。管理团队都做了核酸检测,进入老人房间,给他们送上了自排节目……让入住老人快乐生活每一天,是“心晴”工作人员最大的愿望。

12年来,入住老人几乎没有一个在被送进来后,再被子女接回家。他们从这里出去,不是医院,就是更远的地方。”有些残酷,但这就是现实。

住进养老机构的老人,一种是失能失智的老人,家中无力照护;一种是腿脚还可以,但家中没有空间安置的老人。后者的境遇更让人唏嘘。

有的家庭赶上了旧改,老人把补偿款给了子女,自己进了养老机构;过年时,有的子女会把老人接出去吃顿团圆饭,但当晚就送回来;有的子女会在酒店租个房间,陪老人住上一晚,但第二天还是送回养老机构……

有老人进来后唉声叹气,因为旧改后,补偿款被子女分走了,但有的子女还不满意,觉得老人“厚此薄彼”;有老人家有四个子女,为旧改补偿款分配,四个子女带着孙辈轮流来看他,但旧改一结束,子女再也没来过……

工作人员陆玮东在教老人手部运动“掌上木偶”

有老人心思重,睡不着,专职心理医生会定期为他们做心理疏导,护理员也经常安慰老人,拉着老人的手说“你就把我当女儿”;每年各种节庆日子,养老机构都会给安排节目逗老人开心;平时也有康复人员传授老人健康操,丰富他们的生活……

“敬老院就是老人‘最后一个家’。”叶文军深有感触。她说,我们可能给不了老人们小家庭的温暖,但尽可能给予他们大家庭的温暖。除了给予他们身体上的照护,也重视心灵上的抚慰。

栏目主编:唐烨 文字编辑:唐烨

本文图片:均孟雨涵摄

来源:作者:唐烨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养老系统经理(主导多个民政及养老机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