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威海养老服务业发展亮点扫描据介绍

文章阅读关键词:山东威海养老服务、威海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机构养老 社区养老 居家养老

原标题: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威海养老服务业发展亮点扫描

文章摘要:据介绍,由社会力量投资2100万元,成立的民办非企业组织——威海市居家服务呼叫中心,建成全省首个市级居家养老信息平台——12349民政公益服务热线,整合全市各类养老机构、养老餐桌、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所、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便民服务零售商;;为充分发挥这些养老资源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我市采取“政府建、社会管”的方式,大力发展“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有效整合社区资源,在社区中建设集托老、日间照料、居家养老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老年服务中心,并引进专业的养老机构管理服务团队运营日间照料中;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威海养老服务业发展亮点扫描

威海网讯 (记者 刘元玉 通讯员 林伟强)据民政部门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60.7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3.85%,是全省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

如何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近年来,我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坚持在提升养老服务能力中开拓创新,在推进养老产业发展中奋力创业,不断推动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并举转型,创新发展,初步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新路子。

民政部门实地调研养老机构建设情况。

■养老普惠

我市积极探索普惠型的老年福利制度,坚持市场化的发展理念,健全完善政策、资金、人才、组织四个激励机制,逐步引导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主体,建立统一开放、平等参与、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

老有所依 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

说起现如今的幸福生活,70多岁的市民李振兴打开了话匣子。

“坐公交不要钱,年轻人都争着给咱让座。养老金待遇不断提高,现在是吃穿不愁,娱乐更是有了好去处,社区服务中心棋牌室、台球室等场所都是免费的。”李振兴笑着说。

据介绍,去年,我市出台《威海市优待老年人规定》,从养老保障、医疗保健、生活服务、文体休闲、司法维权等方面给予老年人优惠政策。将老年人免费乘车范围扩至65周岁以上,半价优惠扩至60周岁至65周岁;对70周岁以上老年人到公办医疗机构就医时,在挂号、缴费、取药、住院等方面优先,并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对非本市户籍的老年人,凭居民身份证、护照、省级老年人优待证或其他同等级合法证件,在出行、旅游及文体休闲等方面与威海当地老年人享受同等待遇。

“我们全面落实基本养老、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逐年提高我市居民养老金待遇,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95元,覆盖99%以上的老年人口,养老金发放比例和额度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市民政局福利科负责人介绍。

针对困难老人,除了逐年提高城镇“三无”、农村“五保”、低保保障标准外,我市建立经济困难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对城乡低保家庭、特困对象中失能、失智老年人发放护理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60元,共保障2098人。同时,实施以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为推广内容的“银龄安康工程”,每年安排福彩公益金30万元,资助5000名贫困老年人每人1份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

此外,自2014年1月1日起,实现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全市覆盖。

社会参与 营造公平开放养老环境

市养老服务业协会组织全市养老服务人员集中业务培训。

养老是个社会化的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参与。为此,我市先后出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养老服务设施功能布局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制定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放权给市场、放权给社会。

“不分营利性、非营利性,公办、民办,内资、外资,实施同等的准入、税费优惠扶持政策,允许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提取不超过10%的年度盈余收益用于奖励投资者,推动不同主体平等参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我市还配套出台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等级评定,养老服务评估,医养结合,综合责任保险,农村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等行业规范、办法20余项,构建全面系统的养老服务制度体系。

在资金扶持方面,我市充分发挥资金的杠杆效应,在落实省级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每年将50%以上的福彩公益金用于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设立市、县两级配套资金。

据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与省级相比,市、县两级财政还额外增加了医养结合、机构综合责任保险、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运营、人才培养等5个补助项目。2013年至2014年,我市累计争取省级资金约1.5亿元,其中扶持社会项目近1亿元,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30多亿元。

护理人才紧缺一直是困扰民营养老机构的难题。为此,我市坚持“培训+培养”的原则,多渠道推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市级养老服务职业培训学校,连续两年实施千名护理员免费培训工程。目前,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到50%以上。同时,鼓励支持在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养老护理专业,目前,我市已有市卫生学校、市立派职业中专两所学校设置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

“下一步,我们还将依托相关院校和养老服务培训机构,建立养老人才实训基地,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以及专业学历进修,不断提升养老服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计划每年培训1000人以上。”市民政局相关责任人说。

规范管理 实现养老产业可持续发展

社会组织作为解决政府政策盲区和市场调控失灵的有效补充载体,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提升养老服务发展后劲。

在民政部门的引导下,我市成立养老服务业协会,广泛吸纳涵盖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培训机构、公益组织、律师事务所等在内的181个会员,积极引导养老服务与文化娱乐、金融服务、体育健身等行业有机融合,发挥行业协会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作用。

同时,成立评估委员会,组织开展星级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让群众能够通过星级直接判断养老机构的档次。年底前,我们将评选出全市首批星级养老机构并进行授牌,推动养老机构规范管理、提档升级。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职能,以市、区社会组织孵化平台为依托,建立养老服务组织孵化基地,为社会组织提供场地、资金、师资等支持,探索建立“政府积极支持、民间力量兴办、专业团队管理、公益组织受益”的养老服务组织培育模式。目前,我市全方位孵化了仁德公益、东方福爱心联盟、长城爱心大本营、助力社工服务中心等不同类型且具有承担政府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积极提供便民服务、长者精神慰藉、居家养老等服务。

以满足失能、失智老年人养老需求为重点,民政部门联合卫生计生、人社等部门,出台《深化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工作的意见》,支持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建立医疗巡诊服务制度,鼓励医疗机构增上养老护理项目,促进医养服务深度融合。目前,全市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比例为58%,年底前将实现全覆盖。

为解决养老机构后顾之忧,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制度,以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定保险公司承担全市业务,对机构老年人在住养、护理、活动时发生的意外事故给予经济赔偿,市、县财政分别负担保费资金的40%,养老机构负担20%,构建了养老服务行业风险分担机制。截至目前,全市71家养老机构共有6577名老人参保,出险10例,赔付14.07万元。

■模式多样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发挥联合共建、市场运作、资源共享等优势,着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支撑、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特色鲜明的社会养老。

互联网+

智慧养老受追捧

去年5月,环翠区鲸园街道办事处启动三项居家养老新服务,为辖区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就餐卡、配餐劵、护理劵,辖区一万多名老人从中受益。

据了解,去年以来,鲸园街道立足“政府引导,多方参与,规范运作”的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总思路,借助12349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投入40万元,新推出了三项服务老年人的项目。其中的一项就是依托12349的加盟餐饮企业,建立了街道级助老食堂,以网格化信息平台为依据,为辖区10106名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发放居家养老就餐卡,老人凭卡可按优惠价在助老食堂选购A、B、C三种营养套餐,以荤素搭配、组合任选的方式满足老人需求。

据介绍,由社会力量投资2100万元,成立的民办非企业组织——威海市居家服务呼叫中心,建成全省首个市级居家养老信息平台——12349民政公益服务热线,整合全市各类养老机构、养老餐桌、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所、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便民服务零售商等3050家,通过“OTO”(线上到线下)的运作模式,为全市居民特别是居家老人提供200余项无偿、低偿和公益服务,实现了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的“零距离”。

“对入网老年人,各级财政给予每户每月10元的话费补贴,这种普惠性补贴方式在全省也属于首例。”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科负责人说,截至目前,平台已惠及居民24万人。依托养老服务平台,我市还通过“政府买单、实体操作、分类服务、监督管理、绩效考评”的方式,实施了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将低保、城乡特困人员、重点优抚对象、计生特别扶助对象、建国前老党员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纳入政府买单范畴,每月提供30至60小时的居家养老服务。

下一步,我市将以平台为依托,投资1100万元,研发具备定位求助、健康监测、卧床监测、痴呆老人防走失等功能的智能腕带,面向全市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实现智能养老常态化发展。

机构共建

养老机构进社区

近日,在环翠区嵩山街道五家疃村幸福院,几位老人正在休闲室内看电视,旁边有几台电动按摩器材,不少老人边看电视边按摩,享受着惬意的休闲时光。72岁的村民许廷敏就是其中一员。

“这里有健身室、娱乐室,平时没事就和村里的老伙计们相约一起运动,打牌消遣,真没想到我们农村人也能享受像城里退休老人一样的晚年生活。”许廷敏高兴地说。

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独居、空巢、高龄老人逐年增多,养老服务需求十分迫切。我市高度重视农村养老工作,把农村幸福院建设列入民生实事项目。

农村建设幸福院,在城市依托社区建设日间照料中心,成为老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目前,我市建成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63处,农村幸福院372处,日间照料服务已分别覆盖100%的城市社区和91%的农村社区。

为充分发挥这些养老资源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我市采取“政府建、社会管”的方式,大力发展“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有效整合社区资源,在社区中建设集托老、日间照料、居家养老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老年服务中心,并引进专业的养老机构管理服务团队运营日间照料中心。

祥乐家就是专业的养老机构管理服务团队的优秀代表,目前在环翠区竹岛、鲸园等为辖区老人提供专业的养老护理服务。如今,和祥乐家一样,万福苑、盛泉、东发等养老机构,通过连锁经营、机构运营、低偿收费、中医康复理疗等新型运营和服务模式,打造社区嵌入式微型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送餐、护理、短期托养等“私人订制”服务,实现“养老不离家”。

公私合营

打造政企融合的专业养老

荣成市社会福利中心采取“公建民营”方式,通过土地置换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建成后与国内知名的北京汇晨养老机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通过采取管理服务团队整体输出等方式,实现委托经营模式,辐射带动了区域养老水平的提档升级。

据介绍,近年来,我市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探索公私合营(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竞争,提升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效率。

同时,我市还引进从事养老服务的专业企业,吸引社会资本12亿元,投资兴建了威海市社会福利中心、南竹岛老年公寓、武汉老来乐老年公寓等7个高端养老项目。

目前,全市118家养老机构中,公建民营、民办民营等社会力量办的养老机构占比76%,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38张,保有量居全省前列。

基地联建

养生养老成为时尚

在文登张家产镇,瑞云祥养老院去年10月份对外营业。该养老院主打休闲养老主题,拥有80亩的生态种植园和50亩的养殖基地,入住老人们可以在生态园内种植生产,自供自足,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这一主题推出后,受到许多老人的追捧,慕名而去。

着眼于生态休闲养老理念,我市将各类农副产品、采摘园、生态养殖基地、温泉基地等与养老机构联建,实现养老与养生的紧密结合。目前我市瑞云祥养老院、松鹤园老年公寓、宏福老年公寓等,均建成养老机构专属的采摘园以及鱼塘、禽类养殖场等多种生态养殖基地,在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同时,更好地丰富和充实了他们的晚年生活。

此外,依托丰富旅游资源优势,我市开发休闲、养生、保健等旅游养老项目,推出旅游养老、分时度假养老、休闲农业养老等新模式,全市可为异地老人提供养老床位1.3万余张,每年5至10月份,吸引了大批“候鸟老人”来威养老。

(本版图片由市民政局提供)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养老系统经理(主导多个民政及养老机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