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城市调研报告(智慧养老市场调查)

文章摘要:座谈会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处处长赵志峰就如何进一步建立完善北京市智慧养老服务体系进行了阐述,并围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扩大老年人消费市场、推动养老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姜智慧介绍,目前,居家养老仍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占比90%以上,且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老龄化人口的持续增长,老年人的消费能力不断提升,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使得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智慧养老服务产业也就会蓬勃发展;从目前来看,还存在着“智慧养老服务能力不强,不能真正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等问题…

今天给各位分享智慧养老市场调查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智慧养老城市调研报告进行解释,如果能解决您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噢!

本文目录:

智慧养老市场调查

智慧养老市场调查

智慧养老市场调查报告

2019年中国物联网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报告(119页)

智能养老设备产业现状

智能养老设备主要应用于养老机构、福利院等,是针对老年人生活起居、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需求而开发的专业养老设备。智能养老设备产业市场调查报告

2019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政府出台智慧养老的政策要求,中国的养老市场规模将在2022年超过3万亿元,未来10年将保持增长态势。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传统养老模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2018年12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达13.98亿人,60岁及以上人口达1.90亿,占总人口的18.7%,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5%,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0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政府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快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综合评估,建立健全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健全老年人能力评估制度”。2021年3月,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强调健全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建立健全失能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对具备条件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此外,国家卫健委、民政部等部门还将在全国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200余家医疗卫生机构参与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接受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的老年人达1000万人,而参加评估的老年人达800万人。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的严峻,老人们对于健康服务、医疗服务和保险服务等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多,该项工作近几年来,国家发改委先后出台了多项养老服务补贴政策,解决了养老服务供需矛盾。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栾新宇介绍说,近年来,莱芜区民政部门围绕老年人实际需求,积极探索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医养结合、运营补贴等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创新和丰富了为老服务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项目、国家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改革试点项目等,建设了一批养老服务设施,创新和发展了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蕾娜范养老护理院等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养老服务品牌,“敬老、爱老、孝老”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

智慧养老城市调研报告

智慧养老城市调研报告

智慧养老城市调研报告(113页)

智慧养老城市调研报告(114页)

前言智慧养老城市系列的表述在智慧养老城市专题研究框架之下,为大家介绍了智慧养老城市主要解决方案的研究内容。

一、智慧养老城市的定位分析

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智慧养老成为各个城市养老产业的发展目标之一。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老年人对生活服务和护理服务的需求也在逐年提高,这都与我国养老产业的市场潜力有关。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近2.5亿,占总人口的18.1%,预计到202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同时也提出了要促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我国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洁、康复护理等服务,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按照规划,我国将在3年内实现所有街道至少建有一个具备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每个县至少建有一个标准化社区养老服务机构。

如何补齐养老服务短板?在完善老年人照顾服务体系方面,民政部门将实施431工程,为全省4000万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服务。同时,将加快推进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确保每个县(市、区)建有一个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依托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等服务资源,或利用闲置场所等设施,开展社区适老化改造;鼓励养老机构增设护理型床位,到2025年,全国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

王中华表示,“十四五”期间,将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健全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到2025年,全省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5%;乡镇(街道)范围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60%以上;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

智慧城市养老服务

智慧城市养老服务

智慧城市养老服务:解决城市养老痛点的提案

作为新兴产业,我国养老产业发展迅速,但养老产业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慢,产业发展后劲不足,阻碍了智慧养老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对促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我国养老机构发展迅速,但面临供给不足、质量不高、供需失衡等问题。各地政府部门积极探索智慧养老模式,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但效果仍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智慧养老缺乏顶层设计。目前,我国智慧养老仍处于初级阶段,各机构运营的智慧养老系统缺乏顶层设计,数据采集手段单一,无法满足智慧养老服务需求,尚未形成“互联网+”养老的行业管理体系,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在具体指导、业务指导、监管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第二,数据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建立。智慧养老的数据资源建设尚未形成。由于其碎片化、不成系统,尚未形成统一的养老数据标准体系。在一些大型养老机构数据资源建设情况下,因其管理难度大、缺乏标准,导致资源难以共享。而智慧养老的发展局限于其扩展性,大量缺乏养老数据的统一标准和共享机制。

第三,技术应用和管理能力差异较大。智慧养老的系统操作和管理经验缺乏,相关系统管理、维护难度大,缺少数据分析,难以适应老龄事业的发展和老龄事业的发展。

“智慧养老服务要深度融合,需要‘数据+服务’。”姜智慧说,在做法上,要全面应用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从目前来看,还存在着“智慧养老服务能力不强,不能真正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等问题。

他表示,现阶段智慧养老服务的发展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即从技术层面到供给层面都存在不足,社会化、市场化、标准化的发展格局,还不能满足养老服务需求的发展。

姜智慧介绍,目前,居家养老仍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占比90%以上,且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老龄化人口的持续增长,老年人的消费能力不断提升,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使得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智慧养老服务产业也就会蓬勃发展。

智慧养老城市调研报告怎么写

智慧养老城市调研报告怎么写

智慧养老城市调研报告怎么写?

智慧养老城市调研报告怎么写?

2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学会养老服务分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智能养老城市”调研座谈会在京召开。北京市老龄委主任、市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出席会议,市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处处长赵志峰主持座谈会。

座谈会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处处长赵志峰就如何进一步建立完善北京市智慧养老服务体系进行了阐述,并围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扩大老年人消费市场、推动养老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

赵志峰介绍了本次调研的目的。调研重点围绕“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推动养老服务工作跨越式发展”这一主题,他指出,“十四五”时期,北京老龄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据预测,到2025年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总体规模将超过21万亿元,涉及养老服务和养老产业的“千亿规模”。

要加快智慧健康养老产品的开发,大力发展适老化产品和服务,丰富智能产品供给,提升老年人消费体验,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

北京市卫健委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总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基本建成统一标准、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点评】目前,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占老年人口的18.3%。失能老人正以每年百万级的速度增长。随着老年人口日益增多,失能老人的护理费用逐年增加。家庭护理机构对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护理,通常只能够通过提供居家护理服务解决,其中经济能力和精神慰藉也会更加专业。

为了解决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护问题,北京市在医疗机构中率先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养老机构将家庭病床与“家庭病床”合并设置,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在院治疗、在家护理”等医疗服务。由养老机构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可以把长期照护服务内容延伸至患者家中。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养老系统经理(主导多个民政及养老机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