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养老,国务院再发文→

党报头条(ID:dangbaotoutiao)

来源|综合新闻联播、央视财经、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国务院日前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规划涉及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公办养老机构数量、“子女网上下单、老人体验服务”的生活服务新业态、规划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的银发经济产业园区等多方面内容。看梳理→

主要目标

养老服务供给不断扩大。家庭养老照护能力有效增强,兜底养老服务更加健全,普惠养老服务资源持续扩大。

老年健康支撑体系更加健全。老年健康服务资源供给不断增加,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居家医疗服务积极开展。

为老服务多业态创新融合发展。老年人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健身休闲、金融支持等服务不断丰富,老年用品产业不断壮大,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要素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长期护理保险等制度更加健全。

社会环境更加适老宜居。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全面推进,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得到有效解决。

具体部署

■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落实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适时适度调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

逐步实现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扩大老年人慢性病用药报销范围,将更多慢性病用药纳入集中带量采购

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起步,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

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的职工筹资以单位和个人缴费为主,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水平相适应的筹资动态调整机制。

■强化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

公办养老机构重点为经济困难的空巢、留守、失能、残疾、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等(以下统称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服务。

鼓励地方探索解决无监护人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难的问题

支持1000个左右公办养老机构增加护理型床位。

■建设普惠养老服务网络

培育一批以照护为主业、辐射社区周边、兼顾上门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支持物业企业发挥贴近住户的优势,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到2025年,乡镇(街道)层面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有率达到60%,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功能互补,共同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引导地方对普通型床位和护理型床位实行差异化补助,到2025年,全国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55%。探索将具备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改制为国有养老服务企业或拓展为连锁服务机构。

■支持普惠养老服务发展

各地要严格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开展城镇配套养老服务设施专项治理,全面清查2014年以来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配套情况,定期进行全国通报,2025年前完成整改。

支持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开辟空间用于养老服务

各地要结合实际,综合考虑企业建设运营成本、政策支持情况、消费者承受能力等因素,推动普惠养老服务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价格水平显著低于当地同等服务水平的市场化养老服务机构。

■强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综合利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闲置房屋等资源,打造一批食材可溯、安全卫生、价格公道的标准化社区老年食堂(助餐服务点)。因地制宜采取中央厨房、社区食堂、流动餐车等形式,降低运营成本,便利老年人就餐。支持社区助浴点、流动助浴车、入户助浴等多种业态发展,培育一批专业化、连锁化助浴机构。支持家政企业开发被褥清洗、收纳整理、消毒除尘等适合老年人需求的保洁服务产品。组织和引导物业企业、零售服务商、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拓展为老服务功能,提供生活用品代购、餐饮外卖、家政预约、代收代缴、挂号取药、精神慰藉等服务。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平台化展示,提供“菜单式”就近便捷为老服务,鼓励“子女网上下单、老人体验服务”。■完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做实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健康指导。支持医疗资源丰富的地区将部分公立医疗机构转型为护理院、康复医院。公立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采取“医疗服务价格+上门服务费”方式收费。
到2025年,养老机构普遍具备医养结合能力(能够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或与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合作)。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互联网+康复服务”,发展面向居家、社区和机构的智慧医养结合服务。大力发展银发经济重点开发适老化家电、家具、洗浴装置、坐便器、厨房用品等日用产品以及智能轮椅、生物力学拐杖等辅助产品。发展辅助搬运、翻身、巡检等机器人。发展老年人监护、防走失定位等产品。在有条件的街道、社区,发展嵌入式康复辅助器具销售和租赁网点,提供用品展示、预约使用、指导教学、售后维修、回收利用等服务。规划布局一批银发经济重点发展区域。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区域,规划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的银发经济产业园区。

研究建立寿险赔付责任与护理支付责任转换机制,支持被保险人在失能时提前获得保险金给付,用于护理费用支出。

支持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业务发展。

加强涉老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严禁金融机构误导老年人开展风险投资。

■践行积极老龄观加快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支持各类有条件的学校举办老年大学(学校)、参与老年教育。改扩建或新建一批老年公共文体活动场所,鼓励编辑出版适合老年人的大字本图书,鼓励和支持电影院、剧场等经营性文化娱乐场所增加面向老年人的优惠时段。在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等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中充分考虑老年人健身需求,加强配套运动场所和设施的规划建设。引导各类旅游景区、度假区加强适老化建设和改造,建设康养旅游基地。以健康状况取代年龄约束,修改完善相关规定。
营造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建立常态化指导监督机制,防止欺老虐老弃老问题发生,将有能力赡养而拒不赡养老年人的违法行为纳入个人社会信用记录。探索设立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制度。探索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喘息服务”。对医疗、社保、民政、金融、电信、邮政、出入境、生活缴费等高频服务事项,设置必要的线下办事渠道并向基层延伸。加强身份证信息归集和数据互联互通,在更多领域推广“一证通行”。持续推进互联网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优化界面交互、内容朗读、操作提示、语音辅助等功能。

强化财政资金和金融保障

完善老龄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政策和多渠道筹资机制,继续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力度。

民政部本级和地方各级政府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要加大倾斜力度,自2022年起将不低于55%的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

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审慎有序探索养老服务领域资产证券化。

大城市老年助餐服务5年内将覆盖八成社区“十四五”期间,将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社区下沉,以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困难家庭等为重点,优先发展社区养老、托育等服务。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特别要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社区的养老服务和普惠托育服务,力争在未来5年内,大城市老年助餐服务逐步覆盖80%以上的社区。据了解,“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了20个指标,其中就包括“养老”和“托育”指标,目前,已有30个省份组织制定了“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上海:社区长者食堂开业菜品质优价廉日前,位于上海徐汇区的“长者食堂”正式营业了。这家美味与颜值并存的社区食堂,充满了海派味道,吸引了众多居民来体验打卡。上海市徐汇区南丹东路上的“食尚书舍”长者食堂里,坐得满满当当。拱形彩窗下,老人可以品着鸳鸯奶茶,手捧书籍,享受别具一格的“沉浸式”体验。除了装修精致温馨,老人们最看重的还是菜品的丰富性和实惠的价格。这里每周有几十种菜品实时更新,保证居民用餐的多样化和新鲜感。食堂里还设有各种智能化设备,这个煮面机械臂,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做出一碗热气腾腾的本帮面。后厨还有智能炒菜机、万能蒸烤箱、智能炸炉等等,可谓科技感满满。结算的时候,把餐品放到AI摄像头下,每道菜品价格会自动显示,刷脸或出示助餐卡,老人就能用轻松完成支付。广东省居家社区养老“大配餐”广东省高度重视养老助餐工作,积极推广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大配餐”经验做法,经过3年的努力,全省“大配餐”服务网络逐步建立,多层次的服务内涵不断拓展,多支撑的服务载体持续强化,多主体的服务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全省共建有助餐配餐服务点2129个,覆盖90%以上地市,累计服务老年人5100万人次,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得到了切实解决。2018年广东省印发《关于推广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大配餐”经验做法的工作方案》,将广州的“大配餐”工作经验在珠三角地区全面复制推广,并鼓励其他地区根据自身条件进行试点探索,并以此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平台和抓手,不断拓展服务内涵、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各地高度重视,积极行动,江门市将长者饭堂建设纳入2020年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和2021年市领导责任项目。韶关市将长者饭堂建设运营工作写入2020和202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市委、市政府对相关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各地强化规划引领,以社区(村)为阵地,按照“就近就便,便民惠民”的原则,整合各类资源,在设施布局中综合考虑老年人居住或活动集中度及步行通达等条件,选择在人口相对较多、居住相对集中、交通相对便利的地方布点建设,开展配餐送餐服务,确保服务易及性。目前各地已初步构建起“中心城区10—15分钟、外围城区20—25分钟”的助餐配餐服务圈,并将助餐配餐服务逐步向农村拓展,惠及更多城乡老年人。如广州市长者饭堂实现镇街、村居全覆盖;汕尾全市和江门市蓬江、江海、新会区实现镇街全覆盖,汕尾陆河水唇镇实现长者饭堂村级全覆盖。各地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助餐配餐服务,拓展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在满足特殊困难老年人助餐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拓展服务至全体老年人,让老年人吃得起、吃得饱、吃得好。如广州市采取“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的方式,探索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共同推进“大配餐”的合作机制。江门市在财政对长者饭堂给予建设、运营补助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当地知名慈善企业支持,以企业名义冠名支持长者饭堂建设运营,形成强力品牌效应。汕尾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平台,广泛发动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外出乡贤和当地群众捐资筹集。云浮市引入农村互助养老饭堂理念,链接社会资源,为特殊困难长者定期提供免费的互助餐食服务。根据老年人照顾需求制定个性化菜单。广州市在“211标准套餐”(两荤一素一汤)基础上,根据老年人身体特点、饮食习惯和时令季节变化,制定每周食谱,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味美可口,并对糖尿病人等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个性化餐饮服务。探索发展智慧配餐服务。肇庆市开发“长者饭堂”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应用IC卡、指纹、人脸或领餐二维码等多种认证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订餐服务。不断拓展服务功能。汕尾市将爱心食堂(长者饭堂)打造成社区(村)的“思想道德高地”和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落实的重要阵地及讲好红色故事的讲堂。江门市积极推动助餐服务融入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整合各类为老服务资源,提供文化娱乐、康复护理、日间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服务。各地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覆盖食品生产、配送等各环节的安全监管机制,做到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坚决守好老年人“舌尖上的安全”防线。如广州市健全民政、市场监管和各区政府之间的协同合作机制,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强化日常巡查和督导,加强执法检查和明察暗访,开展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膳食安全质量的抽样检测,委托第三方开展服务评估,建立助餐配餐服务准入退出机制,确保食品安全。中山市加快服务标准编制,2021年先后制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第1部分:通用要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第2部分:助餐服务》等团体标准,让居家养老助餐等多项服务有标可依。肇庆市从严加强长者饭堂建设运营的事前准入和事中、事后监管,要求长者饭堂统一悬挂公示食品经营许可、从业人员健康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承诺书、投诉电话等制度规章,建立完善用餐配餐登记管理制度,切实做到“源头可溯、流向可追、责任可究”。浙江省义乌市数字赋能民生“食”事近年来,义乌市不断加强城乡助餐服务体系建设,2020年以来新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167家,全市已累计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514家,除因有机更新等缓建村居外,实现助餐、配送餐服务城乡全覆盖。在财政支持上,义乌市建立起市、镇(街)、村(社区)三级财政补贴机制,对不同年龄、不同情况的老年人提供就餐补助,2021年市财政共下拨各类助餐补助资金6702万元,当年服务老年人约3万人,以70周岁(全市8.5万人)以上为主,占比约35%。在服务模式上,义乌市建立起一套“中央厨房+社区助餐点+送餐上门”的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以让每一个老年人就近用餐为原则,以社区为单位,以中央厨房为圆心,向周围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辐射送餐,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采取送餐上门的方式,保证所有老年人吃上饭、吃好饭。社区助餐点就餐普遍存在独居老人信息不畅通、老人忘记带饭卡、错过就餐时间无法就餐等问题。义乌市充分利用大数据、人脸识别等数字技术,创新“三个一”,即“一张图、一张脸、一张网”,切实解决老年人就餐的难点问题。(一)通过“一张图”,随时随地发现附近的助餐点,就近就餐。义乌市搭建了统一的智慧养老信息平台“怡养义乌”,将所有开展助餐的点位以数字化的方式展现在平台上,形成一张全市范围的助餐服务点地图,老年人本人或者亲属及联络人打开与智慧信息平台关联的APP或者小程序即可根据定位查看距离最近的助餐点,就近就便享受助餐服务,解决了老人和助餐点间信息不畅通的难题。部分老年人由于身体原因不便外出,也可以在APP上选择配送上门的服务,不出家门也一样可以吃上饭,解决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最后一百米”用餐问题。(二)通过“一张脸”,无需办证办卡,仅凭“刷脸”就能就餐。依托“怡养义乌”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义乌市汇集了全市老年人的基本信息,符合助餐要求的老年人只需要“刷脸”就可以到社区内的助餐点吃饭。同时,义乌市通过打通区域之间的数据屏障,推动老年人通过“刷脸”跨区域就餐,真正实现让老年人走到哪都能吃到一口热腾腾的饭菜。此外,“刷脸”系统还将实现老年人部分数字“身份证”功能。目前,义乌市享受助餐补贴的最低年龄为70周岁,通过数字赋能,老年人达到符合条件的年龄后平台就会自动匹配相关资格,并发送信息到老年人的亲属或者联络人处,不再需要打申请、打证明等复杂的人工操作。(三)通过“一张网”,实现市镇村三级联动需求精准传递,贴心就餐。义乌市通过搭建钉钉群或群,形成市镇村三级的助餐信息传递网,精准传递助餐信息。助餐点安装的人脸识别系统与平台相互打通、数据联动,实时监测助餐点老年人的就餐情况,提升了监管工作的时效性和精准性。当市级部门通过数据监管采集到老年人出现该吃饭却没来等用餐异常行为时,将消息即时发送到镇、村两级,再由基层的联络员具体走访了解情况,帮助老年人解决相应用餐困难。各个群之间紧密相连,反应迅速,精准传递,实时联动,织就了温暖贴心的助餐服务网。

责编:周益威审核:韩志金

来源:综合新闻联播、央视财经、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往期推荐阅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养老系统经理(主导多个民政及养老机构项目)